当前位置:首 页 > 详细内容
贵州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
发布时间:2022/12/6 8:12:09 阅读:770

煤电气做强做优齐头并进

贵州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

连日来,累计3332名工人、168台打桩机……奋战在中核汇能贵州公司9个光伏项目施工现场,计划年内实现全部项目并网。

能源是我省优势传统产业,对我省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性、基础性支撑作用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”“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,确保能源安全”,这为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近年来,我省发挥能源资源优势,围绕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目标,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、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,电力清洁高效发展实现从“水火互济”向“水火风光”多能互补转变,天然气“产供储销”体系建设持续推进,我省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。

强煤兜底保障煤炭供应

11月30日,走进贵州豫能糯东煤矿调度室,工作人员正专注查看矿井各工作面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。

“目前糯东煤矿一些关键岗位实现无人值守,很多设备实现了调度室远程启停和时时在线检测设备运行情况。”糯东煤矿调度室主任赵素德介绍,目前,煤矿已建成12000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12003智能化掘进工作面,实现了矿辅助生产系统智能化。全年保供电煤任务47万吨,截至11月30日,实际完成65.67万吨,超额完成电煤任务18.67万吨,在煤电保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煤炭是能源安全的“压舱石”,已成为我省支柱性产业之一。“全省能源系统要立足以煤为主的省情,充分发挥煤炭的‘压舱石’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,守住能源安全底线。”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说。

近年来,我省围绕煤矿复产复建,在提升煤矿规模化、智能化水平,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等方面研究出台系列政策,推动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、加快转型升级卓有成效。

全省生产煤矿平均单矿规模从2012年底的19万吨/年提升到目前的59.1万吨/年。2020年底,全省正常生产煤矿全部实现采煤机械化和辅助系统智能化。今年11月,贵州豫能新田煤矿“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”通过贵州省能源局组织的专家现场验收,成为我省首家通过专家现场验收的智能化矿井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做好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,持续培育和释放煤炭优质产能。”陈华说,将严格煤矿项目准入,加快优化调整煤炭产业开发布局,培育一批煤炭产能500万吨/年以上的重点产煤县和煤矿公司,推动新建一批产能90万吨/年及以上的井工煤矿,稳妥有序推进露天煤矿建设。

优电“水火风光”多能互补

秋末冬初的乌蒙大草原,正值大风天气,是风力发电的最佳时机。四格风电场38台“大风车”随风转动,11月,该风电场单月发电量完成2113.6万度,同比增长96.47%。

与此同时,北盘江中游的光照水电站,3台水轮发电机组全速运转。该水电站总库容32.45亿立方米,电站直线距离600米处建有30万千瓦的岗坪农业光伏电站,“水光互补”有效提升了水库蓄能值、增强了电力保供能力。

据黔源电力光照分公司总经理、党委副书记霍凌介绍,今年截至11月底,岗坪农业光伏电站发电量达2.9亿千瓦时,节约了8.12亿立方米水。

“黔源电力提出平衡多方诉求的北盘江流域水光互补调度规则,针对北盘江连续三级水电站与相应光伏打捆送出。在目前已投产的7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项目打捆送出后,电站送出通道利用率得以提升。”霍凌说。

近年来,我省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,实现了由传统“水火互济”向“水火风光”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。2021年底,全省新能源装机增加到1760万千瓦。

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并网对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作为贵州电网“三横两联一中心”骨干网架中关键性工程,9月29日,遵义习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工并带电投入运行,进一步完善贵州500千伏主网架结构,提升了新能源电力输送能力。

为更好服务现代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我省正加快建设安全、可靠、绿色、高效、智能的现代化电网。在输电网方面,深度挖掘黔西、黔西北新能源送出潜力,构建以“三横两联一中心”为主体的坚强输电网架,满足贵州西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送出和中部、北部及东部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,进一步完善“中心”电网。

 
 

上海晟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咨询电话:15371098119
公司地址: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太路29号1号楼西部五层504-15室 联系地址:无锡市新区城南路201-1号 邮箱:sales@sycmore.com.cn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-2022 上海晟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1068645号-2